🐂關於牛肉部位

🐂 頭部 Head

1. 臉頰肉、Beef Cheek、ツラミ(ホホ肉)

因咀嚼的大量運動而讓臉頰肉富含膠直,擁有Q彈帶勁的口感。

2. 牛舌、Beef Tongue、タン

具有獨特口感和味道,肉質軟嫩。在日本最常用於火鍋和燒烤。

3. 牛頸肉、Neck、ネック

因為經常活動,脂肪較少,屬於較硬的瘦肉,適合用來燉煮湯品。

🐂 肩胛部 Chuck

肩胛部是經常運動的部位,因此筋肉發達,肉質較結實;因為肥瘦適中、價格便宜,也多用來做成絞肉、紅燒和燉滷。

4. 板腱肉、嫩肩里肌(Blade)、ミスジ

附著於肩胛骨上方的肉,梅花牛肉及嫩肩里肌即出於此處。筋多、肉質結實,喜歡嚼勁的人可直接香煎或燒烤,但跟其他部位的牛排比起來較硬,若要作為牛排建議先醃漬;另外,因為肌肉纖維多,也是做成牛肉乾的上選部位。

5. 翼板肉、Flat Iron、Chunk Flap、ザブトン

含有許多筋絡及油花,吃起來軟嫩適中,是牛肩唯一較軟的部位,可以切厚片當作煎烤牛排或薄片肉片。

6. 肩胛里肌、Chuck Tender、肩ロース

俗稱黃瓜條,是緊靠肩胛肉塊的一圓錐形肌肉,因狀似黃瓜而得名。纖維較粗、富有嚼勁,耐久煮烹調,常應用在熱炒、香煎或燉滷,也可製成牛肉乾。

🐂 前胸部、Brisket、ブリスケ

7. 前胸肉(牛腩)、Flank / Plate / brisket、前バラ

因呼吸而屬於運動量大的肌肉,幾乎沒有脂肪故肉質堅韌。適合長時間熬煮成紅燒、燉煮湯料理,或做成肉絲、絞肉,亦為「牛腩」常取用的部位之一。

🐂 「牛腩」只是一種統稱,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叫做牛腩,Flank / Plate / Brisket 都可以稱為牛腩。

🐂 肋脊部、Rib、リブロース

8. 屬於背部的前段,因運動量較少,肉質軟嫩且油花分布均勻,許多牛排料理都是取這部位的牛肉。

9. 肋排、rib、リブ

肋排是第六至第八節肋骨之間的肉,肉質結實、油花漂亮,適合碳烤。

10. 肋眼(Ribeye)、リブロース

沿著脊骨兩側所附著的肉塊便是肋眼,這部位運動量較小,肉質嫩、脂肪多且夾帶著筋,嚼勁佳;用香煎或炭烤都很適宜,切成薄片就是壽喜燒或涮涮鍋用的肉片,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部位。

在台灣,「沙朗」一詞通常是指「肋眼牛排(Ribeye steak)」,但在美國是則指後腰脊肉,兩者等級、口感都有差異,購買肉品或點餐時可以先詢問店員。

11. 牛肋條(Rib Fingers)、中落ちカルビ

肋骨間的條狀肉,肉塊上方有一層白色的筋膜,燉煮後吃來入口即化,是台灣知名小吃牛肉麵經常使用的部位。

12. 牛小排(Short Rib)、三角バラ(無骨牛)、骨付きカルビ(帶骨牛)

油脂含量豐富且肉質結實,非常適合帶骨以炭烤、燒烤的方式料理,與骨頭連接的筋膜處會烤得相當酥脆誘人;也可以將骨頭去除,切成薄片香煎、熱炒。

🐂 前腰脊部 Short Loin

13. 紅屋/丁骨(Porterhouse Steak/ T-bone Steak)、Tボーンステーキ

此部位中間的丁骨拆開,就分別是一片菲力牛排和一片紐約克牛排,菲力牛排精瘦鮮嫩、紐約牛排具嚼勁及油花,若想品嘗到雙重風味,即可選擇紅屋牛排,分量也較大。一般來說,切塊時若菲力的部位較多的稱為「紅屋牛排」,菲力較小的則是「丁骨牛排」(T-bone Steak)。

14. 紐約客(Strip Steak)、サーロイン

因為外型像美國領土故得此名,又稱作Club Steak。此部位運動量較大,肉質較緊實,大理紋石油花分布均勻,油脂含量介於肋眼與菲力之間;具豐富牛肉風味,嚼勁十足。

15. 菲力(Tenderloin Steak)、ヒレ

脂肪含量極低的瘦肉部位,是牛肉最嫩的部位,口感鮮嫩又沒有難嚼的筋肉,「牛肉之王」夏多布里昂シャトーブリアン即是出自於此處;因為量少而價格高昂,適合直接煎烤,建議半生熟更能嚐到柔軟的口感。

🐂 後腰脊部 Sirloin、サーロイン

16. 沙朗(Sirloin)、サーロイン

在美國是指菲力上方的後腰脊肉,上半部稱為Sirloin,下方則是Top Sirloin和較次等的Bottom Sirloin。沙朗是牛隻極少運動到的部位,肉質細嫩且大理石油花非常漂亮,吃來入口即化。

17. Top Sirloin(這個我不確定日文怎麼翻)切片、去骨後取得的部位,因為運動量稍大,是後腰脊部最硬的部位。

18. 下腰脊肉(Bottom Sirloin)、ランプ

19. Top Sirloin 切片、去骨後取得的部位,因為運動量稍大,是後腰脊部最硬的部位。

🐂 胸腹部 Plate、トモバラ

20. 胸腹肉、Plate、カルビ

風味濃厚、油花細緻;多用來燒烤和煮湯。

21. 內裙肉、inside skirt、インサイドスカート、

像裙子一樣覆蓋著牛肉的外側腹壁,因而取名為內裙肉。口感軟嫩帶有嚼勁,主要用來燒烤,在日本也會直接生食。

22. 後腿部 Round、モモ

運動量大,筋肉組織較粗且油脂少,不適合烘烤的料理方式,建議烹調前需要先醃漬,口感比較好。

23. 和尚頭(Knuckle)、シンシン

位於牛後腿內側,因為外型渾圓光滑,使得台灣人將其命名為「和尚頭」。因為肉質較瘦、纖維粗,適合切片、切絲後熱炒,或是用來燉煮。

24. 牛臀肉(Rump)、内もも

後腿肉中最嫩的部位,是幾乎沒有油脂的瘦肉。主要用來烤肉、熱炒、煮湯或加工製成肉脯跟肉醬。

25. 後腿肉、outside round、外もも

介於牛後腿中的大腿內側與外側的臀部瘦肉,多作成肉脯或切片燒烤。

🐂 腹脇部 Flank、フランク

26. 牛腩、Flank、トモバラ

指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,是指帶有筋、肉、油花的肉塊,嚼勁十足且肉汁豐富,通常用來燉煮湯品,像是知名的俄羅斯湯品「羅宋湯」。

27. 腹脇肉、トモバラ

屬於牛腩的部份之一,油脂分布較多,越靠近肚子、含油量越高,可以切成薄片做為火鍋肉片或燒肉,就是俗稱的「牛五花、牛培根」,日式丼飯和壽喜燒也多是使用這個部位的肉片。

🐂 腱子部 Shank、スネ

28. 牛腱、Beef Shank、千本筋

是牛腿部一束束的肌肉,因為運動量大,使得這個部位筋多、肉質硬實又佈滿牛筋,一般來說,前腿的牛鍵比後腿更有嚼勁。因為富含膠原蛋白,適合長時間慢慢燉煮至軟爛,在台灣也經常做成滷味。

29. 牛筋、Beef Tendon、牛すじ

牛的膝蓋關節周邊,如果凍成線透明狀的筋,適合用來燉湯。